6月13日下午,我校举办师德师风促进月主题宣讲活动。本次宣讲面向工科、理科学院的中青年和新入职教师,邀请我校二级教授、教学成就奖获得者、图书馆馆长李慧剑老师担任主讲嘉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姜文超主持宣讲会。
(师德主题宣讲会现场 张亚靖摄)
姜文超在主持环节向参会教师介绍了“师德师风促进月”的设立意义、我国近期引起舆论关注的师德案例,分析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姜文超主持宣讲会)
李慧剑教授结合理工科教师的专业和教学工作特点,精心准备了宣讲内容和PPT。他以“说‘师’——从教的感悟”为主题,用理论归纳和案例分析的形式。
(李慧剑教授在宣讲会现场)
李慧剑教授从自身的从教经历谈起,结合从教以来由助教到年轻教师再到老教师身份的转变引入本次分享会的主题,阐述了自身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特点”的独到见解,他还以大量的数据资料为依据,从理论层面总结归纳了教师职业特点。
李慧剑教授对于教师职业的几个思考:
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教师虽然不像政治家、演艺人员那样是完全的公共性人物,但更多地是暴露于学生、家长、社会的注视之下,因此必须善于塑造并维护自己的积极形象。李慧剑教授鼓励在场的所有中青年教师以我校白象忠老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工作绩效的模糊性。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工作绩效考核和评价有着很长的历史沿革,李慧剑教授以麻省理工大学理工科教师教学评价表和我校的教学评价指标为例,指出国内外高校在评价教学的角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此外,结合目前提倡的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提出,由于其教学评价标准是开放性的,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因此,应更多地侧重实现评价的形成性目的。在工作绩效评价上的模糊性更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份“良心工作”。
教师的作用在于主导与引领。李慧剑教授从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谈起,以大量的数据资料呈现出学生在阅读时间、阅读书籍数量以及阅读书籍种类上的差异分布,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的主导与引领方面存在着差异性,李教授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要注重中激发、引领、指导、感召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正确的引导、恰当适时的引导、因人而异的引导的基础上,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次宣讲会的额外“彩蛋”。从2016年1月起,李慧剑教授离开了工作几十年的建工学院,担任燕山大学图书馆馆长职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李慧剑教授迅速进入角色,对图书馆工作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本次宣讲会的最后,李慧剑教授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的阅读书单情况给出了有趣的展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生阅读书目)
(美国哈佛大学学生阅读书目)
(美国布朗大学学生阅读书目)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生阅读书目)
(燕山大学学生阅读书目)
他以部分常春藤联盟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燕山大学的阅读书目榜单为例,向与会者展示了国内外大学生对于书目喜好的差异性。纵观我校近三年图书馆借阅书目排行版,我校学生对于《围城》、《时间简史》、《红高粱》等图书的喜爱也充分反映出我校在通识教育、人文社科教育方面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当然,我校大学生对于《机械设计手册》的喜爱,也反映出我校对于办学特色的坚守。